雅虎贊助網站載入中...
曹操死後安葬在哪裡曹操與兒媳甄氏有私情?
# 1
關於曹操安葬的地點,後人也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一種說法認為,曹操陵位於銅雀台正南5公里的靈芝村。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寫成的《彰德府志》上就明確標著,魏武帝陵在靈芝村,而在其南,緊鄰著甄後的朝陽陵。
甄後,即曹丕之妻甄文昭。她原為袁紹二兒子袁熙之妻。曹操打敗袁紹進入鄴城後,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見其美貌絕倫,遂納之為妻。後甄氏失寵,被曹丕賜死,葬於鄴城。
曹操之墓為何與其兒媳墓連在一起呢?這中間還有些故事呢。原來,曹操在攻打袁紹之前,早已聽說了甄氏的美貌,但其子曹丕捷足先登,作為父親,怎能奪兒子之美呢?再說,曹操和袁紹同輩,若娶其兒媳為妻,豈不貽笑於天下!
雖然甄氏被兒子娶走,但做父親的還是念念不忘。曹操與甄氏的關係還真有些微妙,至於二人是否有私情,不敢妄加斷語,但從一些現象分析,似乎能找出點線索來。
《後漢書·孔融傳》中寫道:孔融系名門出身,為孔子二十世孫,自少譽滿清流,為人恃才傲物,最後被曹操所殺。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孔融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嘲笑曹丕納甄氏乃是“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未解其意,詢問之。孔融答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這“侮漫之辭”,揭了曹操家醜,因為曹操一向以周文公自詡。曹操聽了這話,認為孔融是在講自己,所以盛怒之下,孔融人頭落地。
還有一個根據,即是曹丕的表現。曹丕娶甄氏時,是十分喜愛的,但曹操一死,馬上就冷落了她。據《魏書》記載,甄氏對曹丕的新寵說了一些不滿的話,曹丕知道了甚為震怒,對其百般虐待,最後又下詔書,賜之以毒酒,令她自殺。甄氏不喝毒酒,曹丕的新寵妃子郭氏就用糠塞於其口,趁其喘息之時,強行灌下毒酒,將其害死。另外,曹操死後,曹丕將其父的妃嬪全部召來,供自己玩樂。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前去看望。她掀起門簾一看,見曹丕床側坐著的女子都是曹操生前的貼心宮妃。太后驚奇地問:“這些人何時被召到你房中來的?”曹丕回答:“父親剛死,我就召她們來了。”說話時臉上毫無羞愧之色。卞太后見此情形,氣憤地說:“你這樣做,死了連狗鼠都不吃你!”
從這兩點看,曹操似乎與甄氏有曖昧之情,所以才導致了孔融之死和曹丕的報復。也許,正是因為曹操的這段醜事,清朝的學究們才故意將兩個人的墳墓繪製在了一起。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大膽的假設,並無事實根據。
另一種說法認為,曹操陵在其故里譙縣的“曹家孤堆”。
1991年第5期《風景名勝》雜誌上刊載了一篇題為《魏武故里話曹操》的文章。文章認為,曹家孤堆即是曹操陵,其理由有三: 其一,《魏書·文帝紀》載:“甲午(220年),軍治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 ”《亳州志》載:“父帝幸譙,大饗父老,立壇於故宅前,樹碑曰大饗之碑。”曹操死於該年正月,二日入葬,如果是葬於鄴城的話,那曹丕(魏文帝)為何不去鄴而返故里?說明曹丕此行目的是為了紀念其父曹操。
其二,《魏書》還說:“丙申,親祠譙陵。”譙陵就是曹氏孤堆,位於城東20公里處。曹操31歲時曾返鄉在此建築了精舍,而曹丕也於187年生於此處。所以曹丕祠譙陵,其意有二,一不忘所生之地,二祭先王之陵。
其三,亳州有龐大的曹操宗族墓群,其中包括曹操祖父曹騰墓,其父曹嵩墓等,曹操長女曹憲墓也在此處發現,綜上可知,曹操之陵亦當在此。
但是這種說法紕漏甚多。其中一個明顯的錯誤是,把曹丕的幾次祭祀作為證明曹操之陵在亳州的證據。其實,歷代皇帝的祭祀,並不見得只是祭父,更多的是祭祖,如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派懂得風水的大官到其出生地泗州選址,為其高祖、曾祖、祖父造陵,所以曹丕之於祠譙,只是一種祭拜祖先的活動,並不能證明曹操墓即在此處。至於曹家祖墳在此,曹操之墓也必在此的說法就更顯得蒼白無力了。
面對“曹墓不知何處去”的尷尬局面,後人不由得發出了“生前欺天,死後欺人”的感嘆,而對曹操為人之奸詐也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其實,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從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節儉,力主並親身實踐“薄葬”,這在歷史上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曹操所處的時代,戰亂頻仍,社會動盪,其採用隱秘的辦法處置後事,也是迫不得已。而且這種辦法,不僅保護了自己,也使諸多的盜墓賊無從下手,一次次徒勞無功,從這個意義上講,曹操又是十分明智的。
甄後,即曹丕之妻甄文昭。她原為袁紹二兒子袁熙之妻。曹操打敗袁紹進入鄴城後,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見其美貌絕倫,遂納之為妻。後甄氏失寵,被曹丕賜死,葬於鄴城。
曹操之墓為何與其兒媳墓連在一起呢?這中間還有些故事呢。原來,曹操在攻打袁紹之前,早已聽說了甄氏的美貌,但其子曹丕捷足先登,作為父親,怎能奪兒子之美呢?再說,曹操和袁紹同輩,若娶其兒媳為妻,豈不貽笑於天下!
雖然甄氏被兒子娶走,但做父親的還是念念不忘。曹操與甄氏的關係還真有些微妙,至於二人是否有私情,不敢妄加斷語,但從一些現象分析,似乎能找出點線索來。
《後漢書·孔融傳》中寫道:孔融系名門出身,為孔子二十世孫,自少譽滿清流,為人恃才傲物,最後被曹操所殺。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孔融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嘲笑曹丕納甄氏乃是“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未解其意,詢問之。孔融答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這“侮漫之辭”,揭了曹操家醜,因為曹操一向以周文公自詡。曹操聽了這話,認為孔融是在講自己,所以盛怒之下,孔融人頭落地。
還有一個根據,即是曹丕的表現。曹丕娶甄氏時,是十分喜愛的,但曹操一死,馬上就冷落了她。據《魏書》記載,甄氏對曹丕的新寵說了一些不滿的話,曹丕知道了甚為震怒,對其百般虐待,最後又下詔書,賜之以毒酒,令她自殺。甄氏不喝毒酒,曹丕的新寵妃子郭氏就用糠塞於其口,趁其喘息之時,強行灌下毒酒,將其害死。另外,曹操死後,曹丕將其父的妃嬪全部召來,供自己玩樂。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前去看望。她掀起門簾一看,見曹丕床側坐著的女子都是曹操生前的貼心宮妃。太后驚奇地問:“這些人何時被召到你房中來的?”曹丕回答:“父親剛死,我就召她們來了。”說話時臉上毫無羞愧之色。卞太后見此情形,氣憤地說:“你這樣做,死了連狗鼠都不吃你!”
從這兩點看,曹操似乎與甄氏有曖昧之情,所以才導致了孔融之死和曹丕的報復。也許,正是因為曹操的這段醜事,清朝的學究們才故意將兩個人的墳墓繪製在了一起。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大膽的假設,並無事實根據。
另一種說法認為,曹操陵在其故里譙縣的“曹家孤堆”。
1991年第5期《風景名勝》雜誌上刊載了一篇題為《魏武故里話曹操》的文章。文章認為,曹家孤堆即是曹操陵,其理由有三: 其一,《魏書·文帝紀》載:“甲午(220年),軍治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 ”《亳州志》載:“父帝幸譙,大饗父老,立壇於故宅前,樹碑曰大饗之碑。”曹操死於該年正月,二日入葬,如果是葬於鄴城的話,那曹丕(魏文帝)為何不去鄴而返故里?說明曹丕此行目的是為了紀念其父曹操。
其二,《魏書》還說:“丙申,親祠譙陵。”譙陵就是曹氏孤堆,位於城東20公里處。曹操31歲時曾返鄉在此建築了精舍,而曹丕也於187年生於此處。所以曹丕祠譙陵,其意有二,一不忘所生之地,二祭先王之陵。
其三,亳州有龐大的曹操宗族墓群,其中包括曹操祖父曹騰墓,其父曹嵩墓等,曹操長女曹憲墓也在此處發現,綜上可知,曹操之陵亦當在此。
但是這種說法紕漏甚多。其中一個明顯的錯誤是,把曹丕的幾次祭祀作為證明曹操之陵在亳州的證據。其實,歷代皇帝的祭祀,並不見得只是祭父,更多的是祭祖,如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派懂得風水的大官到其出生地泗州選址,為其高祖、曾祖、祖父造陵,所以曹丕之於祠譙,只是一種祭拜祖先的活動,並不能證明曹操墓即在此處。至於曹家祖墳在此,曹操之墓也必在此的說法就更顯得蒼白無力了。
面對“曹墓不知何處去”的尷尬局面,後人不由得發出了“生前欺天,死後欺人”的感嘆,而對曹操為人之奸詐也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其實,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從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節儉,力主並親身實踐“薄葬”,這在歷史上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曹操所處的時代,戰亂頻仍,社會動盪,其採用隱秘的辦法處置後事,也是迫不得已。而且這種辦法,不僅保護了自己,也使諸多的盜墓賊無從下手,一次次徒勞無功,從這個意義上講,曹操又是十分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