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 15:49
宅~有何不可
日本新天皇即位,寶座上有9隻中國神鳥
當地時間22日下午,日本第126代天皇德仁在東京皇居正殿舉行“即位禮正殿之儀”,向國內外宣告即位。
[img]//n.sinaimg.cn/translate/338/w1080h858/20191022/cd94-ihfpfwa5621687.jpg[/img]
德仁天皇宣告即位
今年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宣佈退位,5月1日,德仁皇太子即位,成?日本第126代天皇,日本正式進入“令和”時代。
共同社稱,出席即位儀式的有194個國傢和行業的代表等2000多人,包括外國元首、王族、政府高官,以及日本國內的皇室成員、三權之長、知事等。
即位儀式沿襲傳統
據共同社消息,下午1時,“即位禮正殿之儀”正式開始。天皇身穿傳統裝束“黃櫨染袍”進入皇居正殿“鬆之間”,他身後是捧著國璽、天皇私璽,以及日本皇室神器草薙劍和八尺瓊勾玉的侍從官。
隨後,天皇登上寶座“高禦座”,侍從官將劍、玉、璽等安放在禦座前的桌上。雅子皇後則身穿十二單衣站在旁邊的“禦帳臺”。
[img]//n.sinaimg.cn/translate/173/w1080h693/20191022/8971-ihfpfwa5621686.jpg[/img]
向來自國內外的賓客致敬後,德仁天皇宣佈即位並發表講話。
“上皇陛下30多年的在位期間,始終祈願國民幸福和世界和平,無論何時都與國民苦樂與共,身體力行地展示其內心,我對此再次深切感念。”
他表示,“我立誓在始終祈願國民幸福和世界和平,貼近國民的同時,遵循《憲法》,作?日本國與日本國民統合的象徵履行職責。”
天皇結束髮言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讀名?“壽詞”的賀辭,然後攜一?官員三呼“萬歲”。
[img]//n.sinaimg.cn/translate/179/w1080h699/20191022/2d1d-ihfpfwa5621793.jpg[/img]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註意到,即位儀式結束後,新天皇、皇後本應坐著敞篷車上街,參加慶祝遊行接受民?祝福。但由於超強颱風“海貝思”造成的影響慘重,原定於22日舉行的慶祝巡遊將延期至11月10日舉行。
今晚,日本皇宮還會舉行慶祝宴會“饗宴之儀”,天皇夫婦將與外國賓客等共進晚餐。明日,他們將邀請外國的國王等王室成員到皇居交談。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將忙碌起來。他將同約50個國傢的政要舉行單獨會談,開展每天會見十幾人的“馬拉松式會談”。
“寶座”裝飾中國神鳥
在此次即位儀式中,德仁天皇所登上的寶座“高禦座”備受關註。
“高禦座”是天皇權力的象徵,從大約公元8世紀開始,就一直用於天皇的加冕典禮和其他重要的皇室儀式。
此次亮相的“高禦座”是1915年?大正天皇即位禮制作的,它高約6.5米,重約8噸。
[img]//n.sinaimg.cn/translate/229/w1080h749/20191022/03b1-ihfpfwa5621796.jpg[/img]
“高禦座”(左)與“禦賬臺”
“高禦座”全座未使用釘子,均用榫卯結構接合,其黑漆底座上豎起的8根圓柱支撐起整個大頂。
日經中文網稱,“高禦座”頂上有大小9隻靈鳥和鳳凰的裝飾,是古代中國傳說中在品德出?的天子的治世之下才會出現的神鳥。
[img]//n.sinaimg.cn/translate/684/w950h534/20191022/9421-ihfpfwa5503632.jpg[/img]
此外,雅子皇後登上的“禦賬臺”則是在大正天皇即位禮的時候首次設置的,比“高禦座”略小巧一些。
由於自上次使用以來老化嚴重,在本次即位禮開始之前,寶座被拆分成將近3千個部分,於2018年9月用卡車運送到瞭東京的皇居,由專業人士對其進行瞭重新刷漆等修繕工作。
日本政府編列瞭約5億日元(約3200萬元人民幣)預算,用於修復及運送寶座。
安保等級“史上最高”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註意到,?確保即位儀式的安全,東京的安保措施升至最高等級。
據日本《每日新潮》雜誌介紹,日本政府在時隔20年後再次組建瞭“最高警備本部”,本部長由日本警視廳總監擔任。
此外,日本從全國各地的警察局抽調瞭精銳警護官,他們將開著巡邏車、警護車,結伴在機場、酒店、大使館等重要位置反覆巡邏。安保等級堪稱日本“史上最高”。
[img]//n.sinaimg.cn/translate/200/w1080h720/20191022/224e-ihfpfwa5621903.jpg[/img]
知情人士透露,這次德仁天皇即位慶典跟警備相關的預算超過38億日元,比29年前明仁天皇即位時的54億日元減少瞭約30%。
但並不意味著這次的警備力量打瞭折扣,因?這次使用的最新裝備都是2016年G7伊勢志摩?會召開時購買的,還有一些預算劃入到瞭明年東京奧運會的警備費用當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參考資料:共同網、環球網、澎湃新聞、紅星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