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1 20:06
宅~有何不可
空難最後一句話 七成機長透露出?望
原標題:數據統計13起空難最後通話 仍能臨危指揮飛行者僅三成
最後一句話 七成機長透露出?望
法制晚報訊(記者黎史翔 李志豪 張秀晨 謝傢樂) “晚安,馬來西亞370。”馬航客機失聯前與塔臺的最後通話,至今因飛機下落不明而引發種種猜測。飛機瞬間墜落,機組人員往往作何反應?
法晚記者根據媒體報導統計瞭13起記錄機組人員最後通話的空難,數據顯示,除瞭馬航MH370暫未破解的“晚安”外,其餘通話中“?望吶喊”以及“最後道別”占瞭近7成。而真正能臨危通話指揮飛行的,隻在4起空難中存在。
今天上午,北京市法學會航空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起淮告訴記者,飛行員的這些通話,往往因為信息量足成為非常重要的線索。
駕駛艙與地面最後通話說瞭啥?
暫未破解
“晚安,馬來西亞370”
馬來西亞航空2014年3月8日239人失蹤
原因未知
?望吶喊
“緊急!”(斷斷續續聽不清)
韓亞航空公司2013年7月6日3人遇難181人受傷
操作失誤
“天哪!我們要墜毀瞭,這不可能是真的!”
法國航空公司2009年6月1日228人遇難
操作失誤
“見鬼”
美國航空公司1979年5月25日271人遇難
日常管理不到位
“天啊!”
荷蘭航空與泛美航空1977年3月27日583人遇難61人受傷
溝通問題
“嘿,這是怎麼瞭??!!”
美國東方航空1972年12月29日101人遇難75人受傷
操作失誤
“所有人!我們正在下落!末日!”
俄羅斯一架圖-1542006年8月22日170人全部遇難
天氣原因
“晚安!再見!再見,我們要死瞭!”
波蘭航空1987年5月9日108人全部遇難
故障
“媽,我愛你!”
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1978年9月25日144人遇難9人受傷
操作失誤
指揮飛行
“不行!不行!”
臺灣復興航空2014年7月23日48人遇難10人重傷
天氣原因
“轉彎!轉彎!轉彎!”
巴西塔姆航空公司2007年7月17日187人全部遇難
天氣原因
“請繼續右轉15度”
印尼加魯達航空公司1997年9月26日234人全部遇難
塔臺錯誤指揮
(東京塔臺告知駕駛員做好瞭緊急著陸準備)駕駛員:“好的”
日本航空公司1985年8月12日520人遇難4人生還
故障
最後道別
13起空難
失事地點
機場4
山上2
墜地5
墜海2
飛機事故
發生狀態
可控飛行撞地2
失控墜毀8
兩機互撞2
失聯1
最後時刻·駕駛員
最後通話
往往暗含什麼線索?
張起淮說,如果最後時間有限,飛行員應該提供的信息包括事發時飛行員和飛機遇險程度,飛機發生瞭何種故障,飛機是否遭遇劫機等信息。即便很難提供得如此全面,他們的最後通話也是重要的分析線索。
這主要是因為,飛行員在飛機失聯或者失事前,與塔臺的最後一次通話內容可以通過雷達等設備得知當時航班的飛行方位、距離地面和塔臺等的距離,此外還能獲知當時具體的機內狀態和飛行員狀態,知道事發時的情況。
飛機失速需要採取何種手段?
知名機長、曾撰寫《揭秘法航447空難事故》的空難研究者比爾·帕爾默說,通常情況下,在處於失速的條件下,需要降低飛機的“攻角”,也就是降低飛機在空氣中穿行的角度。完成這一動作需要降低飛機的機頭,然後加大發動機動力以降低該角度到正常的範圍之內。
而這個時候,機翼周圍氣流流通往往會不平穩,從而使得飛機控制變得越發困難。而當飛機的機翼在維持穩定失敗時,飛機會出現下落,而且會是快速的下落,並伴隨不穩定的氣流使得飛機遭受連續的打擊和波動,就像在非常坎坷的道路上行駛的汽車一樣。
曾經領導搜尋並發現法航墜毀客機的美國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所特別項目負責人大衛·加洛則稱,控制失速飛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機頭朝下,提供動力直到空速達到正常水平。飛行員的首要責任就是保護乘客的安全,因此會採取任何保護乘客的必要手段。但是有些時候盡管採取瞭急救措施,但是飛機還是避免不瞭墜毀。
改變下墜
飛行員操作大多都是徒勞?
航空專傢、殲-10首席試飛員徐勇凌介紹說,民用航空的定常飛行是指飛機速度、飛行高度或者下降率保持一定的狀態,坡度也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以內。一旦大型客機進入失速狀態,速度、坡度或者下降率超出限定之後,就會進入一個下俯的姿態。
也就是說,在飛機的俯衝角度大於40°以後飛機會迅速增速。而這個時候即使飛行員發現飛機已經失速下墜,想要把飛機拉起來退出俯衝狀態,已非常困難。
而一般的飛行員很難判斷出失速,因為通常民航飛行員在培訓時沒有這樣的失速訓練,該訓練一般是試飛員的訓練科目。對於民用飛機來說,很少會進入失速狀態。
作為一般的飛行員來說,他們沒有體驗過失速狀態,也難以在當場判斷其危害性。無論是在低空還是高空中飛行,一旦飛機進入失速狀態,多數的飛行員沒有任何選擇,做出的大多數的操作都是無效的。
所以說,飛機要?對避免這個失速狀態。
本版文/記者黎史翔李志豪張秀晨謝傢樂
數據來源:
媒體公開報導
製圖/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