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14 15:47
icyrain
18歲時的良好體適能可能代表未來憂鬱風險較低
18歲時的良好體適能可能代表未來憂鬱風險較低
作者:Fran Lowry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新研究顯示,18歲時的良好體適能與未來嚴重憂鬱風險降低有關。
瑞典Gothenburg大學Sahlgrenska學院Maria A. Aberg博士表示,不論肌肉強度,18歲時心血管適能較低者,與成年時、甚至三、四十年後的嚴重憂鬱風險增加有關,不過,躁鬱症方面則未發現此關聯。
這些結果強化了心血管疾病是因憂鬱症病因所致的理論。
瑞典這篇超過100萬名男性的研究結果線上刊載於6月14日英國精神病學期刊。
Aberg博士等人曾經研究動物的大腦可塑性多年;這些研究和其他介入研究的結果認為,體能活動可改善已經確認有憂鬱症者的認知和情緒。
Aberg博士解釋,可能的機轉是,體能活動可以扭轉憂鬱和躁鬱症時降低的神經可塑性。之前的人類研究顯示,久坐的生活型態增加了憂鬱風險,但這些研究多數是根據對研究對象的訪談且結果尚無定論,我們認為,確實需要一個大型且追蹤期長的研究來客觀測量體能表現。
研究者對出生於1950-1987年間、18歲時登記從軍、沒有心智疾病史的瑞典男性進行了一個前瞻世代研究;登記時,共有1,117,292名男性接受廣泛的生理和心理檢查,包括心血管和肌肉適能檢查。
在1969-2008年間追蹤這些男性,研究者使用來自「Swedish National Hospital Discharge Register」的資料,看有多少人接受住院治療憂鬱症;研究顯示,18歲時心血管適能表現不佳的男性,後來發生憂鬱症住院的風險增加。
控制身體質量指數、徵兵測試中心、家庭因素等項目之後,成年時嚴重憂鬱和18歲時心血管適能較低有關的風險比(HR)為1.96(95%信心區間[CI],1.71 - 2.23);躁鬱症方面則無此關聯(HR,1.11;95% CI,0.84 - 1.47)。
Aberg博士表示,醫師們可以告訴他們的青少年病患及家長,腦部需要兩種類型的訓練:認知挑戰與體能活動;她希望政府和學校當局給予運動更高的位階與更多資源;再者,針對發生憂鬱的特定高風險族群及早給予心血管訓練是相當重要的。
賓州大學精神科主席、Shively/Tan名譽教授Alan J. Gelenberg醫師對此研究發表評論時表示,這是篇令人振奮的研究;當他看到這篇研究時,他和系上的幾位研究者分享,因為它相當漂亮地往前邁進一步。
Gelenberg醫師表示,就運動、體適能和心情異常的關聯而言,可說是尚未有全貌的一個謎題;這篇包括了上百萬樣本的研究提供了其中一部分,讓我們更能剖析一些重要變項。
現在,我們有缺乏體適能、肥胖、糖尿病、心血管問題的流行病學,但是,就我的領域而言,我們對於這些問題不僅止於心臟和內分泌與血管系統;似乎也和腦部健康有關。